跳到主要內容區

南韓啟明大學助理教授Kevin Kester演講:和平教育和解構殖民教育

Kester

 

來自南韓啟明大學的Kevin Kester助理教授來訪國立中山大學講授兩場演講,主題分別是和平教育和解構殖民教育。

 

在第一場的「教育、衝突及和平建立」,Kester助理教授分享了他與其他研究人員的跨過研究計畫發現。一開始,他先指出了這項研究的宗旨在於落實教育正義,接著他介紹研究背景,說明在政治動亂國家的孩子們,接受到的教育品質並未像已開發國家孩子的一樣。他們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民族誌、深度訪談、文獻分析和調查;後續他們再以團隊方式共同確認分析出來的資料是否具有一定的信度。接著,Kester助理教授提到了Freire (1996) 的著作,該作者在其著作裡指出透過對話,可以消彌雙方之間的歧異、並促進和平。

 

在他們的研究中,Kester助理教授指出了和平教育的四大障礙:國家中心論、身心二元論、西方中心論以及社會心理論。更具體來說,如Kester助理教授的投影片上面說的:「課程教授方式可能會不小心偏向國家中心,就連訓練學生如何進行辯論和衝突分析,也都是從國家中心的角度切入,模擬聯合國即是一例。」至於身心二元論,這個概念是目前的教育主流。身心二元論強調理性的重要,但這樣的強調卻忽略了教育直覺或情感的重要性。第三大障礙是學術思想。簡單來說,你寫論文時會引用誰的著作呢?又為什麼你會引用這些人的著作呢?在他們的研究裡,Kester助理教授指出西方學者在今日學術界佔據了主要地位,但其他地區的學者,像是南方世界的學者,他們的聲音就比較不容易被聽見。最後一個障礙是人們的心態。Kester助理教授指出「改變心態就能改變世界」,因為我們的行為來自於我們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如果改變是以累進的方式擴增,人們心態的改變最終可能帶來環境改變。

 

Kester助理教授在第二場演講「解構殖民教育」中,一開場他先給了背景知識,說明面對少子化的情況下,世界各地大學都開始如荼如火地招募國際學生進來念書。就韓國啟明大學為例,他們主要的國際學生來自中國、日本、美國和蒙古。在快速變遷的教育環境裡,助理教授Kester提出了一個問題:面對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教師該如何與多元文化學生互動?該如何修訂他們的教學方法以及課程內容?

 

接續上一場演講內容,助理教授Kester引介了南方世界和北方世界的概念。簡單來說,北方世界的國家為經濟較為強盛的國家,而南方世界的國家則只被分配到較少的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南方世界的學生在北方世界念書時,可能面對到的挑戰會是被要求要唸的「經典著作」其實是北方世界的東西,像是笛卡兒、牛頓或霍布斯的著作。

 

接續上續論點,Kester助理教授指出了,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殖民」:物質殖民、知識殖民以及產業殖民。更具體來說,在物質殖民層面,誰支配了什麼物質?在知識層面來看,什麼知識被教授?那些知識被認定比較重要?從產業層面來看,誰支配了什麼東西?什麼東西才被認定是比較有價值的?我們的學生Syarif提出了一個問題,表示在他的國家印尼,人們比較重視Scopus指標期刊,這代表了發表在不是Scopus指標期刊的文章就會被視為比較不重要。

 

Kester助理教授接續說明「殖民」及「現代」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換句話說,當西方世界引介他們的科學到其他國家,讓這些國家現代化、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透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進而殖民這些國家。如Kester助理教授在投影片上所述,「知識還不夠多元」,「生活中不同的概念可以引導向不同的哲學思想,最後成為我們思考邏輯的依據。」 (Mignolo, 2007, p. 456).

 

 

面對這樣的情況,助理教授Kester提出了教育人員在面對跨文化教育脈絡下,可以因應的管道有: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研究方法、機構風格以及學術思想。就課程內容而言,教師可以多了解學生當地文化,把他們當地的著作列入讀物清單中,或是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師來堂授課。就教學方法而言,Kester助理教授提出教師不應該預期較弱勢的團體能夠「教授」他們的同儕。此外,「超理性」教學* (註一) 也被建議使用在教授戲劇或是說故事的活動裡。就研究方法而言,Kester助理教授建議可以進行不同語言間的研究,例如進行一種語言以上的文獻回顧。此外,也可以使用解構殖民的研究方法,像是非洲或土著諺語、PAR、本土化、民主化或是指名共享 (naming and sharing;註譯:語出naming and shaming,意指藉由點名來達到羞辱對方的目的,而naming and sharing轉換脈絡,指藉由點名來達到共享的目的) (Tuhiwai-Smoth, 1999)。就機構風格而言,圖書館員可以訂購美國、澳洲、歐洲地區以為的期刊,學生也可以前往不同區域進修。最後一點則是學術思想,南方思想和東方思想也可以引介進學術界裡 (Connell, 2007)。更重要的是,透過「去學術化」,讓研究人員自身達到謙虛以及書寫平實化的目的。

 

此外,助理教授Kester指出了學者參與研討會或投期刊論文時,要謹慎選擇,因為掠奪性出版社他們在找尋願意去參與他們研討會或是投他們出版社論文的學者。因此如果他們開的研討會地點在觀光客人潮滿患、或是應允你一定會發表你的論文在他們的期刊上的話,就要注意了。Kester助理教授推薦了一個網站叫BEALL'S LIST (https://beallslist.net/),在那個網站你可以找到哪些是掠奪性出版社。

 

最後一點,Kester助理教授強調強勢國家可能不會永遠強勢下去,因為進步不是線性的。以此銘記在心,他提醒了我們要保持包容及謙虛的心態,如此一來,教師才能透過這樣的心態調適自己,以有能力面對逐漸文化多元的教育環境。

 

註一:「理性」與「超理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理性」強調邏輯思考,「超理性」則超越理性思考,著重直覺或情感。

參考文獻

 

Connell, R. (2007). The northern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25(4), 368-385.

Connell, R. (2007). Southern theory: The global dynamics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Allen & Unwin.

Freire, P. (1996).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revised). New York: Continuum.

Tuhiwai, S. L. (1999). 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 Research and indigenous peoples.

Mignolo, W. D. (2007). Delinking: The rhetoric of modernity, the logic of coloniality and the grammar of de-coloniality. Cultural studies21(2-3), 449-514.

 

 

瀏覽數: